摘 要:9月16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在商務部例行發布會上公布的對外投資和經濟合作情況顯示:今年1-8月,中國累計實現對外直接投資770億美元,同比增長18.2%;8月當月對外直接投資135億美元,同比增長7%,扭轉了兩個月的負增長態勢。 在過去的一年里,海外投資市場上風起云涌,來自中國的買家們紛紛上演一幕幕國際投資秀。而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穩健推進和多項改革措施的相繼出臺,中國企業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投資也繼續大幅增長,其中基建、能源、文化旅游、新興產業和金融等領域正逐漸成為投資熱點。
9月16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在商務部例行發布會上公布的對外投資和經濟合作情況顯示:今年1-8月,中國累計實現對外直接投資770億美元,同比增長18.2%;8月當月對外直接投資135億美元,同比增長7%,扭轉了兩個月的負增長態勢。
根據商務部的數據,今年1-8月,中國企業共對“一帶一路”沿線的48個國家進行了直接投資,投資額合計107.3億美元,同比增長48.2%,投資主要流向新加坡、哈薩克斯坦、老撾、印尼、俄羅斯、泰國等。
與此同時,中國企業新簽合同的數量也較去年同期大幅增長:1-8月,中國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的60個國家新簽對外承包工程項目合同2665份,新簽合同額544.4億美元,占同期我國對外承包工程新簽合同額的43.5%,同比增長33%;完成營業額386.7億美元,占同期總額的43.6%,同比增長4.6%。
基建、能源、文化旅游等為投資熱點
安永(中國)企業咨詢有限公司中國企業海外投資稅務中心主管合伙人呂晨9月16日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采訪時表示,在原有投資的基礎上,中國國家領導人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出訪應該是推動中企在這些國家投資增加的主要原因。
根據亞洲開發銀行的預測,2010到2020十年間,亞洲基建存在8.3萬億美元缺口。而根據估算,“一帶一路”基建總投資金額或高達6萬億美元。中國在基建領域的資金、技術等優勢有望拓展到相對落后的亞洲國家。
呂晨認為,基建、能源、文化旅游、新興產業和金融等領域的合作將成為中企在“一帶一路”沿線投資的熱點。其中,交通、能源和信息基礎設施的互通互聯是推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作的基礎和前提,亞洲許多國家基礎設施建設薄弱,開展互利合作的前景廣闊。同時,“一帶一路”對于中國調整產業結構、消化過剩產能及保證能源安全等具有重要作用。
呂晨預計,未來5年中企對外投資應該會保持10%以上的增長,預計會達到10%到15%。不過他表示,“一帶一路”帶動對外投資之余,沿線國家地緣政治復雜,各國政治、經濟和監管環境迥異,因此應特別注意政治和法律等方面的風險。
跨境投資并購基金快速崛起
跨境投資并購基金快速崛起,聯合產業資本共同出海投資,是2015年中國對外投資格局中的一大亮點。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也成為了許多跨境并購基金追逐的投資目的地,并頻頻爆出大單。
今年3月底,成立不足一年的中民投宣布,將帶領數十家國內優勢產業龍頭民營企業,共同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印度尼西亞投資50億美元建設中民印尼產業園,投資規模短期內將超過百億美元。
據悉,中民投將為印尼產業園項目優先引入包括煤化工、電解鋁、鋼鐵、電廠、水泥、基礎建設、碼頭、遠洋捕撈、互聯網、公務機托管和直升機生產運營等產業。已經確立的4個項目分別在鋼鐵、水泥、鎳礦和港口領域。
4月7日,由浙江省工商聯牽頭發起,正泰集團等省內八家大型民營龍頭企業和一家基金公司共同成立的浙江民營企業聯合投資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投入運營。“浙民投”屬于產業投資基金類型的投資機構,規劃注冊資本300億,首期募集資金50億。
上述基金只是迅速崛起的中國跨境并購基金的冰山一角。一些資金實力雄厚的跨境并購基金或許還在低調地“悶聲發大財”,比如有“中投二號”之稱的賽領國際投資基金,其總規模為500億元人民幣,首期募集規模為120億元人民幣;10億美元規模的復星中國動力基金以及弘毅投資等眾多基金。這些基金此前均有操作大額海外投資的經驗,未來也有可能再出大單。
融資架構籌劃至關重要
商務部16日公布的數據還顯示,今年前8個月,中國境內投資者共對全球150個國家或地區的4862家境外企業進行了非金融類直接投資,累計實現對外投資4734.3億元人民幣 (折合770億美元),同比增長18.2%,其中股權和債務工具投資4045.7億元人民幣(折合658億美元),同比增長23.8%,占85.5%;收益再投資688.6億元人民幣(折合112億美元),同比下降6.7%,占14.5%。
截至8月底,中國累計對外非金融類直接投資5.05萬億元人民幣(折合8220億美元).8月當月對外直接投資135億美元,同比增長7%,其中股權和債務工具投資121億美元,同比增長8.8%,占89.6%;收益再投資14億美元,同比下降6.7%,占10.4%。
這意味著,通過股權和債務工具方式融資進行的投資已占據主導地位。因此,融資架構的籌劃就顯得至關重要。
“融資架構籌劃則主要包括離岸資金管理、現金池管理、外匯管理及資本弱化法則的合理運用。相對于控股架構籌劃,融資架構籌劃著力于結合資金成本的稅前扣除、資本弱化與其它資金運作稅務籌劃方法,以提高資金融通的靈活性,降低資金流動的成本。”呂晨說。
呂晨具體解釋,從稅務角度出發,常用的做法是:基于企業的商業計劃和戰略目標,對比投資目標國與中國以及其他相關國家或地區之間的稅法以及雙邊稅收協定,選擇適當的投資方式(如從中國進行直接投資或間接投資),并進而初步篩選出幾個股息和資本利得的預提所得稅率較低的國家作為中間控股公司的備選。最后結合這些國家或地區的稅法規定及其商業和法律環境、融資和外匯管制、設立成本及文化背景等情況,選擇一個最優的國家或地區作為海外投資架構中的中間控股公司的所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