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瀝青網新聞資訊】5月25日,第十三屆上海衍生品市場論壇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舉行,本次論壇的主題是:供給側改革下的期貨市場服務實體經濟。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在會議開幕式上表示,中國計劃推出更多期貨產品,包括原油期貨;同時,中國計劃向更多外國投資者開放國內期貨市場。
方星海指出,目前國內商業銀行只能參與黃金、白銀期貨交易,還不能開展國內其他大宗商品的期貨交易,但企業客戶和部分高凈值個人客戶利用商品期貨對沖風險和進行資產配置的需求強烈。為此,一些國內商業銀行只能選擇到境外投資商品,這種路徑成本的風險比較高。
業內人士認為,這或許意味著,中國計劃推出全球性的原油期貨合約,與現有的倫敦布蘭特和美國西德克薩斯中質油(WTI)指標合約展開競爭。原油期貨市場的規模有數萬億美元,目前占主導地位的合約有兩個:作為全球油價指標的倫敦布蘭特原油LCOc1和美國西德克薩斯中質油(WTI)CLc1。
爭奪定價話語權
目前,中國正在推進開放石油市場的改革,備受期待的原油期貨合約,將更好地反映中國在原油定價方面日益增強的重要性。合約以人民幣計價也將促進人民幣的使用。
對此,北京工商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所長胡俞越表示,以原油、PTA、鐵礦石為主的期貨品種走出去,標志著我國期貨市場國際化進入新的發展階段。通過期貨品種走出去,助力實現“中國價格”的國際化,進而提升我國的大宗商品定價力,從而使“中國因素”轉化為“中國力量”。
作為全球第一大石油消費國,中國今年已開始放松對實貨石油市場的控制,首次向民間煉油廠發放原油進口配額,這種改革速度大大超出市場參與者預期。此外,中國正在積極推動用人民幣支付進口的所有石油和天然氣,全球一些最大的能源出口國,包括俄羅斯、伊朗、阿聯酋,已經表示接受人民幣結算。
近年來,俄羅斯大力開拓中國市場,不僅與中石油等企業簽訂了數億噸的石油大單,大規模修建石油傳輸管線,而且隨著中國逐步放開原油進口配額,還率先搶占地方獨立煉油廠市場。
數據顯示,中國在四月份從俄羅斯進口原油達到創紀錄的481萬噸,同比增加52.4%。如此大的進口規模,部分原因是因為俄羅斯愿意接受人民幣交易。而中俄石油貿易的激增,也給沙特帶來很大的壓力。若沙特想扳回一局,必須接受人民幣交易,這意味著沙特和美國同時被將了一軍,石油美元瓦解戰爭再次升級。
中國版原油期貨備受期待
事實上,一邊是地煉企業大舉進口原油,一邊是中國版原油期貨難產,價格風險盤旋在實體經濟之上。
據青島海關統計,今年一季度山東口岸進口原油2734萬噸,比去年同期增加78.2%。對此,有業內人士分析,中國的地煉企業主要集中在山東,國家放開原油進口資質和進口原油使用權后,成品油市場形勢向好,地煉企業進口原油呈現井噴式增長,煉廠開工率較去年增長近五成。
另外,隨著國際油價處于50美元關口,原油貿易商也紛紛加入采購行列,大量進口原油,其敞口風險也在加大,急需原油期貨進行風險對沖。對此,光大期貨分析師李宙雷表示,今年一季度地煉的需求量增長很快,一方面是中國的原油進口配額放大;另外一方面,成品油的成本價都在40美元/桶以下,這使得煉廠的利潤較好。
據李宙雷介紹,現在就有煉廠在外盤參與原油期貨,國內一旦推出原油期貨,這些地煉企業參與期貨交易的積極性會很高。隨著越來越多的實貨市場參與者加入進來,期貨市場的流動性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