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財經大學現代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丁劍平也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去美元化還要看歐洲整個體系,除法國外,歐元區的其他國家及其貿易伙伴對美國市場的依賴程度較高。”
人民幣國際化有望重塑全球貨幣體系
從全球儲備貨幣過去數百年的變遷來看,一國貨幣不會成為千秋萬代的主宰者。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和持續多年的歐元區主權債務危機讓越來越多人意識到,正如當年美元取代英鎊一樣,美元最終將由美元、歐元和人民幣等多元貨幣體系所取代。
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此前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隨著世界經濟和貿易的多元化,貨幣體系的多元化是一個必然的趨勢。十幾年后,歐美中三大經濟體的經濟規模不相上下是支持多元化貨幣體系的基本面因素。
“貨幣體系構建是一個長期問題。現在所討論的改革是未來十幾年乃至幾十年內貨幣體系走向的各種不同版本,包括SDR、紙黃金和多元化體制等。我更希望看到的是,中長期國際貨幣體系將走向美元、歐元、人民幣三足鼎立的格局。”馬駿說道。
回顧近年來人民幣國際化之路,可謂碩果累累。
最受全世界矚目的無疑是去年12月1日,國際貨幣i基金組織(IMF)正式宣布人民幣加入SDR籃子貨幣。IMF總裁拉加德在發布會上表示:“人民幣進入SDR將是中國經濟融入全球金融體系的重要里程碑,這也是對于中國政府在過去幾年在貨幣和金融體系改革的認可。”
拉加德此前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政府深諳,人民幣加入SDR并非為了一時的自我宣傳,這是一個過程。”盡管人民幣在真正意義上成為全球儲備貨幣仍有很長的路要走,但進入SDR無疑是人民幣和中國金融市場 邁向國際舞臺的新起點。
今年3月4日,IMF宣布將于10月1日開始在季度全球《官方外匯儲備幣種構成報告》(COFER)中,把人民幣單列統計。這一舉動對于提升人民幣的國際地位意義重大。除IMF進一步對人民幣作出背書外,更有望增強各國央行增持人民幣資產的信心。業內普遍預期,各國央行及貨幣當局對配置人民幣及人民幣資產的需求將明顯增加,人民幣占全球官方外匯儲備比例或增至4%~5%,躋身世界三大外匯儲備貨幣,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將向前邁出一大步。
此外,我國還致力于推動人民幣在全球市場滲透度。
自2008年以來,中國央行先后與30多個國家或地區的貨幣當局簽署了貨幣互換協議,總額度達到3.1萬億元,對促進雙邊貿易投資發揮了積極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在6月7日結束的第八輪中美經濟對話中,中國央行副行長易綱透露,不久后將在美國設立人民幣清算行。
“這一舉措也意味著人民幣國際化取得重要突破。”匯豐銀行新興市場外匯研究主管保羅·馬克爾(Paul Mackel)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此次對話非常重要的突破是美國將建立一個政策框架來促進人民幣在美國的貿易和結算,這有利于中國被納入國際主要的股票及債券市場指數,同時有助于中國在外匯改革的軌道上更進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