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向社會公開推介傳統基礎設施PPP項目1233個,總投資約2.14萬億元,涉及能源、交通運輸、水利、環境保護、農業、林業和重大市政工程等七個領域。該批項目是從地方上報的2053個傳統基礎設施項目中篩選出來的,條件相對成熟,符合產業政策和發展規劃,且有明確的融資需求。
華夏幸福產業研究院產業研究總監徐光瑞表示,這是發改委向社會公開推介的第三批PPP項目。PPP項目推進的核心問題在于付費機制(回報機制)和市場環境(契約精神),目標在于公私合營、共創效益,政府也有意在有現金流、有穩定回報預期的項目上加大推進力度,讓更多沉淀的社會資本參與進來,以彌補政府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短板”。
從行業分布看,1233個項目共涉及能源、交通運輸、水利、環境保護、農業、林業和重大市政工程等七個領域。其中,重大市政工程項目574個,占46.55%;交通運輸項目373個,占30.25%;水利項目153個,占12.41%;林業項目43個,占3.49%;農業項目34個,占2.76%;能源項目33個,占2.68%;環境保護項目23個,占1.87%。
從行業投資規模看,交通運輸項目投資14793億元,占69.07%;重大市政工程項目投資4133.02億元,占19.30%;水利項目投資1438.1億元,占6.71%;環境保護項目投資307.55億元,占1.44%;林業項目投資284.15億元,占1.33%;農業項目投資264.93億元,占1.24%;能源項目投資196.86億元,占0.92%。
從數據來看,不論是行業分布還是行業投資規模,交通運輸項目的投資規模相對其他行業都較大。徐光瑞表示,交通運輸項目由于體量大、帶動性強,故在目前的推介項目中占據較高比重,數量占三成、投資規模占七成,且由于西部地區基礎設施相對落后,故占比較高,項目數量和投資規模均接近六成。從交通運輸PPP項目的分布來看,也與國家近期的戰略意圖高度吻合。
徐光瑞說,考慮到當前的低利率環境以及房地產市場的“非理性繁榮”,貨幣政策較難有大動作,未來財政政策作用將會更加突出,政府已將今年的赤字率提升至3%,因此吸納更多社會資本參與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來彌補政府資金不足,成為政策的重點方向,PPP無疑將成為重要發力點。
“PPP的大力推進,對經濟主要產生三方面影響,一是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建設步伐加快,原材料、建筑等上下游行業受益,文娛、養老、物流等服務業長期亦得到有力推動;二是金融環境不斷優化,金融機構參與PPP、支持PPP的意愿不斷增強,PPP引導基金規模的不斷擴大將釋放更強的‘杠桿效應’;三是倒逼政府和企業共同遵守契約精神,逐步共建良好市場環境。” 徐光瑞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