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瀝青網新聞資訊】9月26日,備受矚目的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新一輪有關“凍產協議”的會議即將拉開帷幕。近期,各主要石油生產國不斷向市場傳遞出不同的甚至于互相矛盾的信號,市場對此次在阿爾及爾舉辦的非正式會議上主要石油生產國能否達成“凍產協議”眾說紛紜,OPEC主要成員國下一步行動受到外界廣泛關注。
受石油供需關系預期不斷調整的影響,近期國際油價市場波動頻繁。上周五,紐約原油期貨跌至一個月以來低點;NYMEX西德州中質原油期貨跌2%,報43.03美元/桶;ICE布倫特原油期貨跌1.8%,報45.77美元/桶。市場猜測,利比亞和尼日利亞恢復出口將令全球供應過剩的情況進一步惡化。
然而,全球原油市場供給過剩早已是不爭的事實。今年6月至8月初,全球經濟增長疲軟致使原油需求大幅減少,供給過剩使得國際油價暴跌近20%。為提振國際油價,主要石油生產國有意在9月底舉行的OPEC非正式會議上達成“凍產協議”。該消息一出,國際油價順勢上漲。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會議的臨近,各主要產油國的態度卻在不斷地發生轉變,利好和利空消息交替出現,令人摸不著頭腦。據路透社報道,上周日,委內瑞拉總統馬杜羅曾表示,OPEC與非OPEC國家“接近”達成一項穩定油市的協議,并希望在本月內能夠宣布這一協議。本應形成利好的消息,卻被隨之而來的OPEC秘書長巴爾金都的講話所抵消。巴爾金都稱,在即將召開的非正式會議上,OPEC成員和非OPEC成員意在進行協商,主要是幫助OPEC成員國相互協商,交換意見和看法,而并非是為了作出決定。外界紛紛猜測,巴爾金都的言論是否意味著本輪“凍產協議”已然夭折。
與此同時,作為本輪“凍產協議”主推者的沙特,其態度似乎正悄然發生變化。沙特石油部長法利赫與俄羅斯石油部長諾瓦克曾在G20杭州峰會期間表示,兩國將進行協調合作,以限制原油產量,布油也因此一度暴漲。但事實上,兩國僅是發布了聯合聲明,但并未透露協議的具體內容以及將要采取何種措施穩定油價,因此并未對原油市場產生實際效果。另外,法利赫在接受阿拉伯衛星電視臺采訪時也稱,原油市場正日漸改善,現在沒有必要凍結原油產量。有經濟學家指出,沙特的財政狀況若想達到實質性的好轉,石油價格至少需升至70美元/桶。然而真實情況是,即使達成凍產,油價也很難上升至70美元。因此,“凍產協議”本身對沙特而言并不具備足夠的吸引力。
沙特作為全球重要石油出口國,對于限制產量或達成“凍產協議”的態度依然不夠明確,僅限于口頭上的協商談判不足以對原油市場造成影響。期望依靠口頭承諾,而不采取任何實質性措施的方式提振油價,這顯然是不現實的。
另外,OPEC第二大產油國伊拉克的態度轉變也成為關注焦點。據彭博社報道,伊拉克總理于8月底曾表態稱,伊拉克將會在9月的OPEC會議上支持由OPEC及其他主要產油國提出的凍產提議,同意凍結產量以支持油價。與此同時,曾于今年4月拒絕參與凍產協商的伊朗也表示將會出席9月的會議。作為OPEC第三產油國,伊朗能否與沙特、伊拉克等國達成合作,對“凍產協議”能否真正發揮其效力至關重要。近期,伊朗總統魯哈尼表示,伊朗將支持任何穩定或改善油價的舉措。但他同時強調,穩定油價的措施應基于產油國的合理份額。可見,恢復伊朗在原油市場中的份額依然是其長期首要目標,若“凍產協議”對該目標造成不利影響,或將動搖伊朗的決定。
市場對于能否達成本輪“凍產協議”依舊疑惑頗多,更重要的是,由于當前全球各主要產油國產量已逼近最高值,即使實現凍產,也不會對國際油價形成強有力的支撐。高盛依然唱空油價,認為目前油價缺乏任何上漲潛力。高盛指出,當前美國頁巖油占據上風,其產量增減速度遠快于傳統石油。因此,即將召開的OPEC非正式會議不會對油價造成任何顯著的影響。摩根士丹利也表示,OPEC的供應量目前處于創紀錄水平,即使達成“凍產協議”,對國際油價也于事無補。
與此同時,OPEC于9月12日發布的月報顯示,2017年原油需求預期將減少50萬桶/日至3250萬桶/日。另外,預計2017年非OPEC國家原油供應量將增加20萬桶/日,2017年全球原油將維持供應過剩狀態,過剩量約為76萬桶/日,國際原油市場的供需基本面并未得到改善。原油供過于求的狀態在短時間內仍將繼續,“凍產協議”能否達成以及達成后能否實現提振油價的目標,依然是一個未知數。中國瀝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