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瀝青網新聞資訊】
今年1月1日開始正式實施的首份全球減產協議,曾備受業內外矚目,并一度被認為是國際油市恢復平衡的最大助力。然而,此份協議規定的6個月期限已經過半,市場幾乎沒有出現任何恢復平衡的跡象。國際油市似乎已經成為產油國們不愿觸及的“傷痛”。
亞洲需求增速放緩
據路透社日前報道,最新研究表明,在經歷了多年爆發式增長后,包攬了全球1/3以上石油供應的亞洲,需求增速開始下降,這很可能導致產油國們此前做出的“減產提價”努力付之東流。
一直以來,亞洲都是世界石油產品消費最多且增速最快的地區,同時也是全球石油價格的核心支撐力量。然而,經過多年的爆發式增長,亞洲多地對石油產品的需求開始趨于平穩,甚至下降。
“(亞洲)燃料需求飛速增長的跡象看起來已經不那么明顯了。”迪拜咨詢機構貨運投資服務(FIS)公司燃料經紀人馬特·斯坦利表示,“中國、日本等地對燃料的需求都在下滑,有些地區的需求甚至已經降至近年來的低點。”
路透分析指出,“受益于”一段時間內國際油價的持續低迷,亞洲地區原油供應也一直處于過剩狀態,使得越來越多的煉化商幾乎停止進口。
被視為全球需求增長“新動力”的印度,今年3月燃料消費量同比去年已經減少了0.6%。據印度石油公司(Hindustan Petroleum Corp)主席蘇拉那預計,今年印度燃料需求可能增長5.5%至6%,雖然在全球范圍來看依然是高增長率,但是相比去年超過10.9%的需求量而言,已是大幅下滑。
此外,其他主要亞洲買家的需求也在下降。日本政府機構預測,受人口減少、能源效率提升等的帶動,日本的石油需求將不斷減少。日本政府能源委員會預計,未來5年間,日本的石油需求平均每年都將下降1.5%以上。
另據韓國國家石油公司的數據,今年1至2月,韓國石油產品需求同比去年下降了0.4%。“預計今年韓國石油產品需求增速總體將放緩。”韓國國家能源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李成月說。
全球供應有增無減
與“主力消費國”需求疲軟的增速形成對比的,是市場供應的有增無減。
湯森路透Eikon的數據顯示,去年,全球石油平均每天供應量要超出需求68萬桶,預計今年的市場還將處于供應過剩狀態,不包括儲油在內,供應平均每天將超過需求近10萬桶。
國際能源署(IEA)最新發布的報告也指出,盡管全球產油國已經開始執行減產協議,但是世界石油產量仍將全面增長。IEA認為,一旦國際油價回升,美國的產量將隨之上漲,進而將導致更多供應量進入市場。
“即使考慮到來自11個非歐佩克產油國的產量削減、加拿大和北海地區的計劃外停產,我們仍然預計,今年5月全球石油產量同比去年將有所增長。”IEA在報告中表示。
根據此前達成的減產協議,歐佩克成員國從今年1月起,每天削減大約120萬桶產量。3月,歐佩克發布的月度市場報告顯示,該組織成員國基本都“超額完成任務”。IEA認為,迄今為止,市場發生的變化對產油國而言已經相當不錯,3月初油價僅下跌了10%左右就基本穩定下來。
不過,瑞士咨詢公司Petromatrix董事總經理Olivier Jakob在一份文件中表示,預計油市要到今年下半年才有望恢復供需平衡。“根據歐佩克的假設,維持目前的減產水平仍將導致今年第二季度全球庫存增長,第三季度可能才是全球原油庫存開始減少的時候。”他說。
此外,IEA還擔心,油價的短期回暖將帶動美國頁巖油生產復蘇,屆時全球供應過剩還將“加碼”。“預計今年全球供應的增量將主要來自美國”。
美國聯邦統計機構數據顯示,當前美國原油產量為900萬桶/天左右。行業分析機構Vanda Insight的分析師Vandana Hari在接受合眾國際社采訪時表示,由于歐洲經濟復蘇依然緩慢,因此美國市場情況成為影響油價的主要因素之一。
延長減產提上日程
面對國際市場有增無減的壓力,產油國們又“坐不住”了。近日,在美國公布了原油庫存大增的數據后,歐佩克成員國在阿聯酋石油行業峰會上紛紛表示,支持將減產協議延續至今年下半年。
沙特能源部長法利赫表示,在初期實施了幾個月之后,產油國之間對于減產協議應該繼續實施的共識正在加強。科威特石油部長馬爾祖克則認為,非歐佩克產油國對減產協議的遵守程度在提升,預計會看到減產協議繼續實施。不過,他表示,延長減產協議后減產幅度可能會有所降低。就連伊朗也提出,考慮在今年下半年將產量凍結在380萬桶/天。
不過,據《海灣新聞》報道,作為非歐佩克產油國“領頭羊”的俄羅斯,目前僅表示,是否延長減產協議還在討論中,現在商討是否延長該協議還為時尚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