瀝青路面憑借修建、養護周期短,路面平整,行車舒適等優勢被廣泛應用于道路建設。然而,部分地區冬季嚴寒(最低溫度達-30℃以下),低溫持續時間長,雨雪天氣頻繁,致使瀝青路面受凍產生疲勞裂縫;此外,較大的晝夜溫差使得路表變溫顯著,產生溫縮裂縫,嚴重縮短了路面的使用壽命。在瀝青中加入聚合物,借助聚合物本身的結構特性或聚合物與瀝青間的相互作用,有助于提高瀝青材料的軟化點,降低其脆化溫度,同時提高路面的耐久性能。
目前,對千提高聚合物改性瀝青高溫性能的看法比較一致;而對低溫性能,盡管已有系列評價方法,但這些方法對不同改性瀝青的適用性仍有待進一步研究[1]。本文在概述聚合物改性瀝青原理和性能特點的基礎上,詳細總結聚合物改性瀝青低溫性能的評價方法,分析其對改性瀝青的適用性,并展望聚合物改性瀝青低溫性能評價方法。
聚合物改性瀝青概述
聚合物改性瀝青是指聚合物經由剪切、攪拌操作后,均勻分散在瀝青中形成的兩相或多相共混材料。初始階段,聚合物為分散相,瀝青為連續相,聚合物吸收瀝青中的輕質組分不斷溶脹,部分轉化為連續相,三維網絡結構的形成為瀝青材料提供了良好的物理和化學性能。
聚合物改性劑一般可分為三類:樹脂類,如聚乙烯(PE)、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等;熱塑性彈性體類,如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SBS)、苯乙烯-異戊二烯嵌段共聚物(SIS)、聚氨酯、有機硅氧烷等;橡膠類,如丁苯橡膠(SBR)、無歸聚丙烯(APP)、廢膠粉(GTR)等。顯微鏡圖見圖1。
SBS為三嵌段共聚物,其中苯乙烯為硬段,有助于提高SBS在瀝青中的分散及物理聯結;丁二烯為軟段,為改性瀝青提供彈性和韌性,因此SBS有-80°C和80°C兩個玻璃化轉變溫度[3]。
SBS改性瀝青的日常使用溫度介于以上兩者之間,具有優異的高低溫性能,幾乎成為改性瀝青的代名詞。從相結構分析,由于SBS為熱塑性聚合物,高溫時易吸收瀝青中的輕質組分,溶脹成膠狀物質,均勻分散在瀝青中,形成均質體系,其微觀組成如圖1所示。然而,SBS成本較高且容易老化,不利于大規模推廣[4]。
橡膠瀝青不僅能有效改善瀝青的耐疲勞、耐老化和耐低溫性能,同時可以降低廢舊輪胎堆積產生的不利影響。傳統的橡膠瀝青熱儲存穩定性差,儲存和運輸過程中膠粉顆粒容易沉降。這是因為熱固性的膠粉顆粒與瀝青的相容性較差,發生不完全溶脹,形成非均質體系。TerminalBlend膠粉改性瀝青技術通過選用細膠粉(40-80目)在高溫高壓高剪切條件下降解以提高膠粉在瀝青中的溶解能力[6]。為了進一步控制膠粉的降解情況,Cheng等[7]采用低溫攪拌就地熱再生技術對膠粉進行脫硫活化處理,并研究了再生工藝對再生效果的影響。Wu等[8]研究發現改性膠粉在瀝青中的分散性和穩定性明顯改善,可部分取代瀝青制備高摻量橡膠瀝青[9]此時橡膠的三維網絡嚴重破壞,橡膠顆粒分散均勻,形成均質體系。橡膠瀝青和再生膠改性瀝青表面形貌見圖2。
改性瀝青的低溫性能評價
改性瀝青的低溫性能評價方法主要由基質瀝青沿用發展而來,5℃延度、弗拉斯脆點、低溫針入度等經驗性指標以及BBR試驗、玻璃化轉變溫度均被用于評價改性瀝青的低溫性能。然而,實際使用過程發現,改性瀝青是一個復雜體系,聚合物的存在及其分散狀態對試驗結果有較大影響,部分指標并不能正確反映改性瀝青的低溫性能,甚至瀝青試驗結果與混合料的低溫性能矛盾。因此,針對均質和非均質的改性瀝青體系,詳細分析其常用的低溫性能評價方法,以期為改性瀝青的工業性能評價提供理論指導。
均質體系評價方法
改性瀝青均質體系指聚合物經過剪切和攪拌操作后在瀝青中分散均勻且儲存穩定的共混體系,樹脂改性瀝青、SBS改性瀝青、SBR改性瀝青以及TB改性瀝青均屬于均質體系范疇。由千此時體系均一,改性瀝青低溫性能評價結果能基本反映整體改性瀝青的狀態,然而受到評價方法原理和操作的影響,不同的評價方法適用性不同。
(1)低溫延度與測力延度
瀝青的延度作為評價瀝青常規性能的三大指標之一,由千操作簡便,結果直觀等優勢被廣泛使用。延度表示特定長度的瀝青樣品在指定溫度和拉伸速率時直至試件拉斷所能進行的最大伸長長度。我國現行的《公路改性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范》采用5℃延度作為評價改性瀝青低溫抗裂性能的重要指標。相同溫度時,延度越大,表明瀝青的低溫性能越好。不同含量SBS改性瀝青的低溫性能評價見表1。
(3)玻璃化轉變溫度(Tg)
無定形聚合物的模量隨溫度變化表現出4種不同的狀態,分別對應聚合物的玻璃態、玻璃態-橡膠態轉變、橡膠態和黏流態。見圖4。玻璃化轉變溫度是聚合物由玻璃態至橡膠態轉變對應的溫度,此時材料由脆性轉變為彈性狀態。聚合物改性瀝青從廣義上屬千聚合物范疇,其低溫開裂的實質是瀝青在實際使用溫度時處于玻璃態,從而發生脆性斷裂,該現象與其粘彈性行為相對應[18]。因此,可用玻璃化轉變溫度評價瀝青的低溫性能。材料的玻璃化轉變溫度越低越好,當其遠低千改性瀝青的最低服務溫度時,瀝青材料處于高彈性,通過變形可有效釋放溫度變化引起的內部應力,減少低溫開裂的產生。
材料的玻璃化轉變溫度可由升降溫過程中物理性質(如體積、熱力學性質、電磁性質以及力學性質)突變所對應的溫度確定。其中,示差掃描量熱法(DSC)由于樣品用量少,測試精度高,被廣泛用于材料玻璃化轉變溫度的確定。Zhang等(20]通過大量DSC試驗證實改性瀝青的玻璃化轉變溫度與其低溫性能存在直接對應關系,說明采用玻璃化轉變溫度表征聚合物改性瀝青的低溫性能具有理論和實際可行性。不同的聚合物改性瀝青對應不同的玻璃化轉變溫度,這是因為聚合物存在不同的結晶形態和吸放熱,同時聚合物與瀝青的相容性以及兩者相互作用不同[19,21]。動態力學分析法(DMA)通過測定瀝青材料的動態力學譜以確定玻璃化轉變溫度。牛巖等[22]利用DMA在彎拉受力模式下得到了基質瀝青、SBS改性瀝青以及橡膠瀝青及其混合料的玻璃化轉變溫度。研究發現,不同改性瀝青及其混合料的玻璃化轉變溫度區分明顯,與混合料的低溫性能相關性好;相比改性瀝青的玻璃化轉變溫度,采用混合料的玻璃化轉變溫度評價其低溫性能更加合理。然而,與延度和弗拉斯脆點法相比,采用玻璃化轉變溫度評價改性瀝青低溫性能的研究較少,涉及的改性瀝青種類有限,因此仍需進一步開展相關研究。5種改性瀝青的延度和玻璃化轉變溫度比較見表3。玻璃化轉變溫度和壓縮應變能密度的相關性[19]見圖5。
(4)彎曲梁流變試驗(BBR)
彎曲梁流變試驗是美國戰略公路研究計劃(SHRP計劃)規定的瀝青低溫性能評價方法,其以瀝青和聚合物的流變學為基礎,是目前研究改性瀝青低溫性能最常用和最高效的手段之一。其中蠕變勁度和蠕變速率是評價瀝青低溫性能的兩個常用指標,蠕變勁度表示瀝青在低溫下的變形能力,蠕變速率表征瀝青在低溫下的應力松弛能力。相同測試溫度下,蠕變勁度越小,蠕變速率越大,瀝青的低溫性能越好。
目前巳有大量采用BBR評價瀝青低溫性能的研究。Kok等[23]通過試驗證實BBR的測試結果與混合料低溫性能相關性較高。隨后,Rezaei[24]運用BBR研究了改性劑SBS對瀝青低溫性能的改善機理。在此基礎上,馬曉燕等[25]研究了5種基質瀝青和5種SBS改性劑對改性瀝青低溫性能的影響。結果表明,基質瀝青的種類對改性瀝青的低溫性能起決定性作用,改性劑類型以及改性劑摻量的影響程度依次降低。該結論也間接說明BBR結果的精確性遠高于低溫延度和Frass脆點。此外,董文龍等[26]分別采用線性和星型SBS改性瀝青,并通過BBR分析了不同改性劑的改性效果,結果表明,星型SBS改性瀝青的低溫性能更佳,這是因為采用星型SBS改性瀝青更有助千構建三維交聯網絡,從而提高瀝青的低溫抗開裂性能。見表4。
盡管BBR試驗可以有效評價瀝青的低溫性能,然而這種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BBR試驗采用6℃的分級溫度結果,分級的溫度間差異較大,難以評價低溫性能接近的改性瀝青;此外,目前針對BBR試驗的分析多采用勁度模量和蠕變速率等單一指標,缺乏對瀝青變形情況和松弛能力的綜合考量,因此得到的分析結果不夠完整[27]。
非均質體系評價方法
非均質體系也稱不穩定體系,在研究較多的聚合物改性瀝青中特指橡膠瀝青。這是因為廢舊膠粉高溫高剪切條件下降解形成溶膠和凝膠兩部分,凝膠微觀呈現三維交聯的網絡結構,顆粒達毫米尺度,容易聚集,導致瀝青樣品性能測試結果不穩定。
目前對橡膠瀝青低溫性能的評價方法仍參照均質的聚合物改性瀝青進行。徐俊旺[28]研究了5℃延度、弗拉斯脆點以及BBR試驗對橡膠瀝青的適用情況。結果表明,5℃延度的測試結果與實際矛盾,不宜用作橡膠瀝青的低溫性能評價指標;弗拉斯脆點一定程度可用于橡膠瀝青低溫性能評價,但部分樣品的區分度不明顯;BBR試驗獲得的評價結果與混合料低溫評價一致性高,該法相比前兩者對橡膠瀝青的適用性更強。然而,由于橡膠瀝青為非均質狀態,以上測試結果僅具備參考價值而無實際物理意義,必須采用適當的工藝對膠粉進行脫硫處理,將橡膠瀝青轉化為均質狀態才可用上述方法對其低溫性能進行評價。如董瑞琨等[29]利用DSC和BBR研究了高溫裂解工藝對橡膠瀝青低溫性能的影響,發現高溫脫硫裂解有利于提高改性瀝青的低溫性能。與其他聚合物改性瀝青相比,橡膠瀝青具有突出的低溫性能,其-24℃時的勁度模量僅為SBS改性瀝青的一半[30]。
對千非均質瀝青體系的低溫性能評價,必須將其制備成對應的瀝青混合料,進行瀝青混合料的低溫抗裂性能試驗,如等應變加載破壞試驗、彎曲拉伸蠕變試驗、受限試件溫度應力試驗、三點彎曲J積分試驗、收縮系數試驗、應力松弛試驗以及等[31]。
總結與展望
a)改性瀝青的低溫延度測試未充分考慮不同聚合物的低溫敏感性,測試結果與混合料低溫性能相差大,但操作簡便,應用較廣;測力延度的測試原理相對低溫延度有所改進,但物理意義不明確,過分關注原樣瀝青導致結果與路面實際有偏差。
b)弗拉斯脆點尤其適用千基質瀝青的低溫性能評價,其測試結果對千評價改性瀝青的低溫性能有參考價值,但部分樣品區分度不明顯。
c)玻璃化轉變溫度從粘彈性角度分析改性瀝青的低溫性能,兼具理論和實際意義,可以有效反映改性瀝青的低溫性能;然而,采用該指標評價改性瀝青的研究相對較少,其對不同種類改性瀝青低溫性能的適用性仍有待進一步開展。
d)彎曲梁流變試驗可以有效評價改性瀝青的低溫性能,評價結果與混合料低溫抗開裂測試結果的一致性高,不僅能夠表征改性低溫性能的好壞,還能高效區分不同種類的改性瀝青,然而其評價結果的連續性還有待研究。
e)傳統的瀝青低溫性能評價方法得到的結果對非均質瀝青體系僅有參考價值,對應混合料的低溫抗開裂性能評價才能真實反映瀝青材料的低溫性能。
f)因瀝青容易老化,評價其低溫性能時有必要考慮老化后瀝青的脆性指標。
來源:中國瀝青路面網
聚合物改性瀝青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