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5月27日訊 日前,交通運輸部官網發布《交通運輸部關于開展高速鐵路建設管理模式等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明確,原則同意在高速鐵路建設管理模式、“四好農村路”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智慧高速公路系統工程研究及實踐、智慧港口建設、綜合交通體制機制改革等方面開展試點。
意見提出,進一步細化試點任務、落實具體舉措,明確階段目標和時間進度,并及時向交通運輸部報備。加強對試點工作的組織領導,建立健全試點工作推進機制,明確責任分工,強化政策支持。加強上下聯動,強化協同配合,鼓勵各方積極參與。
意見明確,統籌推進、突出重點,力爭在地方高速鐵路建管養運及投融資體制機制、“四好農村路”建管養長效機制、智慧高速公路技術、港口智慧大腦平臺及自動化碼頭、綜合交通體制機制改革等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形成一批先進經驗和典型成果,充分發揮示范引領作用,為交通強國建設提供經驗借鑒。加強跟蹤、督導和總結,試點工作中出現的重大問題以及取得的階段性成果、成功經驗模式及時報告我部和山東省人民政府。每年12月底前向我部報送年度試點工作總結。
此外,交通運輸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單位、專家對試點工作支持指導,適時開展跟蹤調研、監測評估和經驗交流,并在試點任務實施完成后組織開展考核、成果認定、宣傳推廣等工作。
附交通強國建設山東省試點任務要點>>
一、高速鐵路建設管理模式
(一)試點單位。
山東省交通運輸廳、山東鐵路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山東高速軌道交通集團有限公司。
(二)試點內容及實施路徑。
以濟青高鐵、魯南高鐵、濰萊高鐵等建設項目為載體,在涉及地方高速鐵路建設的政策、資金、征地拆遷、土地綜合開發、高鐵客運樞紐布局、鐵路工程質量監督等方面實現突破,探索建立可復制、可借鑒的地方高鐵建設管理新模式。
1.探索建立地方高速鐵路建管養運體制機制。
2.探索創新地方高速鐵路建設征地拆遷方式。
3.探索創新地方高速鐵路建設運維技術。
4.探索建立有利于地方高速鐵路建設發展的多元投融資體制。
5.探索建立地方鐵路工程質量監督模式。
6.探索創新地方鐵路運營模式。
(三)預期成果。
通過1—2年時間,建成濟青高鐵、魯南高鐵、濰萊高鐵等一批由地方主導的高速鐵路項目。出臺促進全省高速鐵路持續健康發展的系列政策及配套實施細則。
通過3—5年時間,建成濟南東、青島新機場等一批統籌航空、公路、城市軌道交通等各種交通方式的綜合客運樞紐。完善“省方主導、路省聯動、省市協同”的高速鐵路建設管理體制機制和多元化投融資體制,鐵路發展基金不斷完善,獲得國內AA以上主體信用評級。推進省方控股鐵路實現自管自營,鐵路建設運維技術不斷提高,技術向標準轉化取得顯著成果。地方鐵路工程質量監督模式不斷完善。
二、“四好農村路”鄉村振興齊魯樣板
(一)試點單位。
山東省交通運輸廳。
(二)試點內容及實施路徑。
1.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全面推進“路長制”,建立完備的政府責任體系、高效的部門協同體系、科學的督導考核體系、有力的資金保障體系。創新推進信用監管,加快建立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
2.推動高質量建設。以“美麗鄉村路”建設為切入點,堅持“高起點布局規劃”“高標準建設引領”“高質量融合發展”,推動農村公路與地域特色、地理景觀、鄉村產業等因素相結合,與區域文化深度融合。
3.建立高水平養護機制。以科學養護為切入點,深化體制機制改革、養護經驗模式凝練、開展公路專項整治,推動農村公路養護高水平、多樣化、全覆蓋。
4.打造高效能管理模式。強化法制體系建設、信息管理支撐、信用市場監管、應急處置管理,探索契合實際需求、管理規范、實用高效、科學精細的農村公路管理模式。
(三)預期成果。
通過1年時間,出臺《深化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實施方案》《農村公路建設試點指南》《農村公路縣鄉道指路標志建設指南》《“四好農村路”建設推進改善率和農村通戶道路硬化完成率考核細則》等制度規范,全面構建“四好農村路”頂層設計。
通過2年時間,打造100條高標準建設示范樣板路。具備條件的縣(市、區)中心城區與所轄各鄉鎮均實現二級及以上公路連接,所轄各鄉鎮間實現三級及以上公路連接,星級旅游景點、產業工業園區、大型社區集散地與國省干線實現三級及以上公路連接??h(市、區)級建立農村公路管養機構覆蓋率達100%,鄉鎮實現專兼結合的農村公路管養模式覆蓋率達100%。農村公路列養率達100%,中等路以上比例達80%以上。
通過3年時間,建立落實“縣級技術隊伍指導、鄉級管理隊伍督導、城鄉環衛隊伍保潔、市場專業隊伍養護”四支隊伍村道管護新機制,初步構建基于“互聯網+”的農村公路智能化管理體系,出臺《推進農村公路“路長制”實施方案》《農村公路服務驛站建設指南》等政策性成果。
三、智慧高速公路系統工程研究及實踐
(一)試點單位。
山東省交通運輸廳、山東高速集團有限公司、齊魯交通發展集團有限公司。
(二)試點內容及實施路徑。
1.建設智慧高速公路。以濟青中線高速公路建設為依托,以“全天候通行、全路段感知、全過程管控”,以智慧隧道為突破點,充分利用現有的OBU卡、龍門為建設目標架、ETC系統等設備設施,加強交通運輸大數據開發應用,建設感知系統、決策系統、管理服務系統,推動高速公路車路協同、信息交互、數據共享,提升高速公路的建設、管理、運行、服務智慧化水平。
2.建設智慧交通重點實驗室。聚焦車路協同與自動駕駛、交通運輸一體化、智能建造、路域安全與應急保障、高速自由行等領域開展關鍵設備、關鍵技術研發,推動省級重點實驗室建設。依托濱萊高速改擴建項目中原址保留的26公里高速公路,推動自動駕駛和車路協同測試基地建設。促進自動駕駛、車路協同、交通安全等推廣應用,推動智慧高速公路向產業化發展。
3.開展智慧高速公路重大科技攻關。圍繞車路協同關鍵技術、“兩客一危”車輛智能監管與安全運營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分層次、分類別開展相關基礎理論研究、關鍵技術和裝備研發、產業應用與示范推廣等全鏈條創新設計。包括高速公路智能基礎設施設計及建管養關鍵技術,車輛身份自動識別、多源感知與數據融合、多功能車路實時通信與交互、多場景態勢推演與綜合評估,車輛運行狀態智能感知、實時監測,駕駛行為風險評估、分級和預警,重點車輛數據采集與解析方法等關鍵技術研究;車輛運行風險監測預警和自動報警裝備、信息發布模塊化智能設備、車輛精準監管和主動預警系統的研發。探索“兩客一危”車輛數據互聯互通及高危暗風險場景下車輛風險主動防控應用示范。
(三)預期成果。
通過1—2年時間,研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車路協同關鍵及配套設備,形成可復制、可工程落地的原有高速公路智慧化改造綜合解決方案。
通過2—3年時間,實現智慧高速技術集成研究與應用創新,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智能化水平高、競爭能力強、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研究成果和系列裝備。車輛身份自動識別率白天不低于98%、夜晚不低于95%,運行風險評估準確率不低于95%,預警報警有效率不低于90%,形成基于車路協同的運行風險評估與管控方法,編制基于車路協同的高速公路智能基礎設施設計及建造相關標準草案1項。“兩客一危”車輛定位精度達亞米級,定位響應時間達秒級,軌跡識別率不低于90%;預警虛警率不超2%,漏警率不超1%;監測預警與自動報警裝備的監測預警功能不少于5種、自動報警模式不少于2種,監測行駛車輛側傾范圍±5°,報警響應時間小于5秒,啟動視頻上傳響應時間小于10秒,視頻時間大于60秒;“兩客一危”車輛駕駛行為風險主動防范、矯正率≥80%,車輛行車事故率下降30%。
通過3—5年時間,在智慧高速公路方面,建成集智能管服、快速通行、安全保障、綠色節能、車路協同為一體,基礎設施數字化程度較高,資源平臺統一,信息服務快捷,全產業聯合,具有較強示范帶動作用的濟青中線智慧高速示范項目。構建高速公路應急救援系統平臺、預警和應急指揮系統、智能可視化系統、精準處置快速實施系統等。智慧高速綜合管理和服務平臺涵蓋不少于10類信息模型數據集;車路協同示范路段不低于20公里。高速公路通行效率提升10%以上。在智慧交通重點實驗室方面,建成省級重點實驗室,建成自動駕駛和車路協同測試基地。實現車路協同與自動駕駛技術新突破,產出一批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研究成果,帶動一批高新技術的產業化應用,形成一批智慧高速相關行業標準。
四、智慧港口建設
(一)試點單位。
山東省港口集團有限公司。
(二)試點內容及實施路徑。
1.區域性港口物流生態圈綜合服務平臺。通過信息化和業務融合,實現港口物流供應鏈相關方的信息互聯互通和業務的線上化辦理。
2.港口企業集團智慧大腦平臺。通過人工智能、大數據等信息技術在生產組織、市場分析、運營狀況實時跟蹤等方面的深入應用,推進港口數據集中統一和共享,實現港口運行全狀態實時化和可視化、決策協同化和智能化。提高港口生產管理智能化水平。
3.自動化集裝箱碼頭信息系統工程。通過優化自動化碼頭操作系統架構,開發建設自動化碼頭國產智能閘口系統、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大型設備智能監測系統,持續提升系統智能化水平和設備管理使用水平。
4.傳統碼頭智能化改造工程。通過推進傳統集裝箱碼頭、干散貨碼頭、件雜貨碼頭、油品碼頭智能化改造,研發實施新一代油品碼頭智能生產管理系統。提高生產組織及管理的自動化、智能化水平。
5.智慧港口信息基礎設施工程。通過推進港口企業集團網絡、網絡安全體系、跨港區的多活數據中心和云端容災系統、5G基礎設施的建設,為智慧港口建設做好支撐保障。
6.加強自動化碼頭相關技術標準的研究。加強在自動化碼頭數據中心、操作系統、設備控制系統、智能閘口系統以及碼頭操作系統與設備控制系統接口等方面相關的技術標準的研究,探索形成一套標準規范。
(三)預期成果。
通過1—2年的時間,建成區域性港口物流生態圈綜合服務平臺,平臺注冊企業用戶不少于6500家、個人用戶不少于90000人,車輛不少于80000輛、累計成交訂單不少于90000筆。建成自動化碼頭國產智能閘口系統。建成自動化碼頭國產智能閘口系統、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大型設備智能監測系統。
通過3—5年的時間,建成港口智慧大腦平臺,包括港口大數據決策分析平臺、綜合智能運營中心等。完成傳統集裝箱碼頭、干散貨碼頭、件雜貨碼頭、油品碼頭智能化改造,研發完成新一代油品碼頭智能生產管理系統。集裝箱碼頭作業的自動化、半自動化程度達到20%以上。完成港口企業集團網絡、網絡安全體系、跨港區的多活數據中心和云端容災系統等信息化基礎設施工程建設。
五、綜合交通運輸體制機制改革
(一)試點單位。
山東省交通運輸廳。
(二)試點內容及實施路徑。
1.優化完善機構職能。以優化省級機構職能配置為重點,厘清交通運輸主管部門與相關部門在規劃、建設、管理、運營方面的職責邊界,推進各運輸方式管理職能有效銜接、融合發展,建立統分結合、協同高效的運行機制。
2.深入推進交通運輸綜合執法改革。整合路政、運政、航道、港口、海事、工程質量監管等執法門類的行政處罰及與行政處罰相關的行政檢查、行政強制等執法職能,設置統一的交通運輸綜合執法機構,組建綜合行政執法隊伍。明晰省、市、縣三級交通運輸綜合執法機構職責分工,探索解決機構重疊、職責交叉、多頭多層執法等深層次問題路徑。
3.建立“多規合一”的綜合交通運輸規劃工作機制。充分發揮交通運輸主管部門主導作用,統籌公、鐵、水、航等不同運輸方式,高質量完成《山東省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2021—2050年)》《山東省“十四五”綜合交通運輸發展規劃》編制。
4.打造綜合交通運輸投融資平臺和建設運營主體,研究探索省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對省屬重點交通運輸企業履行業務指導和監管職能的路子和模式。
5.完善行業指導監管機制。完善與省級交通運輸部門對應的市、縣機構設置、職能配置,加強制度建設,規范工作流程,探索建立上下銜接、精準高效的行業指導監管機制。
(三)預期成果。
通過1—2年的時間,建立一體化重點建設項目推進工作機制,成立省級綜合交通運輸工作領導小組及公路、民航、鐵路建設工作專項小組,統籌推進全省綜合交通運輸建設項目實施。出臺綜合交通樞紐規劃編制及審批管理辦法。出臺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對省屬重點交通運輸企業的考核激勵政策,打造全國領先的交通投融資平臺和建設運營主體。
通過2—3年的時間,建立綜合交通新體制,構建起統籌多種交通方式,集決策、執行、監督、服務“四位一體”的大交通管理模式。形成一批市、縣級綜合交通運輸體制改革試點范本。在省、市、縣各級組建不同類別的交通運輸類服務中心,構建一體化服務保障體系。出臺《加快發展綜合交通的意見》。規范和完善交通運輸部門權責清單,制定全省交通運輸系統省、市、縣三級權責清單通用目錄。出臺違法行為處理工作規范,健全免罰機制,修訂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基準制度。出臺指導意見,厘清交通運輸主管部門與綜合執法隊伍之間、與市、縣行政審批服務局之間的職責邊界與銜接。健全省際綜合交通運輸協作新機制。
通過3—5年的時間,依托濟青高鐵、魯南高鐵、濟南國際機場、青島國際機場等打造一批功能齊全、特色鮮明的綜合客運樞紐。爭取促成中韓兩國開展陸海聯運整車運輸試運行。在理順體制、創新機制、提升管理上取得較大突破,形成事權清晰、有機銜接、政令暢通、協同高效的一體化綜合交通體制機制。
閃電新聞記者 尹承謙 報道